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智力支撑

徐仲武
2021-03-29

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智力支撑

徐仲武


  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,“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,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。要从推动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,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”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”。由此看来,建设新型教育智库,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    何为“新型教育智库”?从功能定位看,应从注重政策解读走向注重提供可行的政策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;从研究议题看,应从理论探讨走向对教育“真问题”的长期深入研究;从业务模式看,应从“搭台子、请名人、办论坛”等形式主义做法,走向研究成果“对上有通道上报,对下有落地途径”;从方法创新看,应从单学科、单领域研究走向多学科、跨领域研究,形成“内脑+外脑”的协作机制。

   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智力支撑,建立“内脑+外脑”决策与治理机制是大势所趋,而前提是区域内外智力资源的优化重组。作为“内脑”的区内专家要熟悉需求、了解实际,在操作上有较为丰富的在地化经验;作为“外脑”的区外专家,则要视野宽广,在相关领域有较为前沿和深入的研究。

    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,无锡市滨湖区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抓手,探索建立具有地方适切性的新型教育智库服务机制。

    一是“区校兼顾”。区级智库以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等外部力量为主体,精准吸纳各类专家学者和教育服务机构,形成高度复合的“外脑”团队;校级智库立足学校发展所需,充分依托区级智库,为学校自身发展定制专家团队,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。

    二是“内外协同”。中教传媒智库为滨湖区匹配的“外脑”专家,在教育规划编制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、前瞻性和系统性,但对区内各种情况的知晓程度不够;“内脑”专家了解地方教育与政府、社会的关系,熟悉各个学校情况和面临的问题,但往往也有“身在此山中”的局限。所以,必须加强“内脑”与“外脑”的互补和协作,以较好地解决教育规划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“两张皮”的问题。正是基于这样的操作,我们顺利完成了《无锡市滨湖区“教育高质量发展”行动纲要(20192025)》的编制,拿出了一份高水准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。

    三是“虚实结合”。“虚”就是依托大数据、“互联网+”等途径,创新智库服务模式。例如,2019年上半年,我区依托中教传媒智库的教育行业数据库,聚焦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,对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,定制了《教育高质量发展情报汇编》,对我区教育规划编制发挥了重要的参照作用。“实”就是充分研究其他地区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,在中教传媒智库策划和组织下,我区组队分批调研了北京市海淀区、潍坊市奎文区、上海市徐汇区、杭州市上城区、深圳市罗湖区等地教育改革发展情况,取回了不少“真经”。

    四是“前后延伸”。所谓“前”,就是立足当前问题、需求,紧扣前沿趋势,开展前瞻性研究。聚焦区域教育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和今后要达成的目标,拿出新思路,出台新举措。所谓“后”,就是要开展“回顾性研究”。一方面,充分调研区域教育各方面情况,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,从高中教育到社区教育,从教育内部设施设备到人力资源,从内部课程建设到外部教育资源利用,走学校、进社区、问教师、访各界,全方位了解教育发展现状与愿景,总结形成智库调研报告。另一方面,针对部分重大发展主题,需要分析政策,吃透上情;对标立杆,掌握行情;了解动态,摸清下情,深入开展主题研究。这两种回顾性研究可委托给“外脑”团队,以第三方的角色和视角,系统梳理总结一个阶段以来区域教育发展的成果与不足,拿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。

    从我们的实践经验看,新型教育智库的主要特点和优势,在于开放性、协同性与综合性。智库要做专、做深、做实、做优、做强,就必须以现实需求为中心,充分发挥“旋转门式”人才在智库创新中的主导作用,柔性组合“内脑”与“外脑”,不断提升智库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,真正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 (作者系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副局长)


分享